首页,(合景娱乐),首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英文名:Academy of Arts & Design , 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美院”、“清美”,是清华大学二级学院,是中国国内较具影响力的艺术与设计类学院,其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学科颇具盛誉。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创建于1956年1月。1957年,学院归属文化部领导,中央工艺美术科学研究所并入学院。1960年5月,被文化部确定为12所重点艺术院校之一。1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学院的主管部门国家轻工业局并入国家经贸委,9月,学院归属北京市。1999年11月20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专业定义: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的前身是染织美术系,是1956年建院初创建的专业系之一。1980年开设服装设计专业,1984年成立服装设计系,1991年两系合并为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
课程体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现有染织和服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均设有四年制本科学位课程、两年到三年制普通硕士学位课程和艺术硕士学位课程。以及艺术设计学下的服装设计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课程。已形成多层次的教学建制。
2.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定义:陶瓷艺术设计系,前身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陶瓷科。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由中央美术学院转入,成为陶瓷美术系。
课程体系:陶瓷艺术设计系的专业教学形成以陶瓷设计、传统陶艺、现代陶艺为主体的专业主干课程:1、陶瓷设计课程以功能性陶瓷的设计为中心,重视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课程通过对功能性陶瓷设计的研究,解决造型与功能、材料、审美之间的关系问题,将陶瓷艺术设计引向对现代人生活的关照。
专业定义:工业设计专业是技术和艺术、科技和人文等多学科的相互融合,是与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紧密联系的交叉学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方向以设计的技术实现为主,旨在培养思路开阔、基础扎实、适应性强,既掌握现代技术,又具有人文艺术素养,既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创新方法,又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课程体系:课程组由专业方向设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素质)构成,共同构建五个主要领域的学习行为基础:创新、协作、关联、反射、批判性思维。认知性学习分为理论知识、技能基础、方法工具三个层次,理论知识包含设计哲学、设计心理学、设计史等内容;方法工具包括设计方法、研究方法等知识;技能知识主要指造型基础、设计表达、机能原理应用等设计能力。
专业定义:环境艺术设计系倡导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完整性,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多维角度解决人与空间环境问题。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综合运用艺术方法与工程技术,实施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微观环境的设计;培养学生依据对象环境调查与评估、综合考虑生态与环境、功能与成本、形式与语言、象征与符号、材料与构造、设施与结构、地质与水体、绿化与植被、施工与管理等因素,强调系统与融通的设计概念、控制与协调的工作方法,合理制定设计目标并实现价值构想。
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系主要的专业内容包括城镇乡村景观、园林,建筑内外部空间设计,家具、设施、陈设等综合设计,涉及规划、建筑、土木工程、造型艺术、产品设计、环境物理、人类行为与心理等多个专业门类。课程按照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专业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与论文五个环节展开。
专业定义:艺术与科技(信息艺术设计)是国内最早设立的研究新技术条件下的艺术设计创新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能够一方面从“人的体验”角度,理解并创新应用人机交互技术,设计面向未来的交互产品或者新媒体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从“系统思维”角度,能够设计合理的信息架构、搭建物理和数字体验环境、创新服务流程和商业模式。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交互设计、信息设计、新媒体艺术等,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创意编程、物理计算等。
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交互设计、信息设计、新媒体艺术等,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创意编程、物理计算等。
专业定义:本着“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的办学理念,以“厚基础、宽口径、研究型”为目标,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以国际视野建设和发展雕塑系。在多年的学科建设中雕塑系始终保持着清晰的学术发展脉络,以其鲜明的学科专业特点、雄厚的师资以及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渐成为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基地、雕塑创作与研究基地、创新型艺术人才的输出地。
课程体系:雕塑系下辖木雕工艺实验室、金属焊接实验室、泥塑工艺实验室、素描解剖教室、数字雕塑实验室、《学院雕塑》编辑部、系属展厅等教研场所,自2019年起,雕塑系实行五年制教学培养方案。目前雕塑系在职教师12人,共设立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实验雕塑、公共雕塑五大学术方向。
专业定义: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并,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以此为契机,学院在原装饰艺术系的基础上成立绘画系。自建系以来,学院充分挖掘原有的绘画专业教学资源及潜力,并广泛吸纳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绘画专业人才,至今,绘画系已形成一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深厚学术创作实力的绘画专业教学科研团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绘画创作及研究人才。
课程体系:绘画系现设置四个专业方向:油画、国画、壁画与公共艺术、版画。四个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在当代艺术教育的背景与框架下,专业内部与各专业之间能秉承相互学习吸收、相互促进、多样并存的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既强调传统造型艺术基础的重要性与主导作用,又提倡面对当代艺术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中央美术学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央美”,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美术学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中央美术学院建于1918年,是由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改名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1934年,恢复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11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立美术学院,主席题写院名。1950年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专业定义:动画专业,是通过研究动漫的传播关系和了解并掌握动漫的创作规律,创作动漫产品,并通过建立动漫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创造我院动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为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发面的积累和输送。
课程体系:在学习和借鉴中外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研究、探索和开拓我国新一代动画影像的艺术风格。同时,在现有的城市影像样式和传播方式上,寻找更多的形式语言和利干推广的可能性,在动漫影像产品的创作上,有更多的延展性和前瞻性,并把专业教学和市场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中央美术学院在造型艺术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艺术观念上、审美趣味上、形式语言的表现上等诸多方面,逐步拓展出一条具有中央美术学院自身特色的的动画专业的教学体系。
专业定义:中央美院雕塑系自建立发展至今,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这期间以当年留学法国归来的雕塑家头主,建立并健全了-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后来又有一批留学苏联的雕翔家加以补充,使之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雕朔教育和学术发展模式。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中央美院雕塑系为全国各大美术学院教学和创作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杰出雕塑人才,为新中国雕塑教育奠定了基础。
课程体系:一、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线,加强学术的特色性和前瞻性研究。充分凸显传统雕塑教育优势和开拓当代教学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完成现有教学结构下的全部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启动中国本土雕塑学科师次队伍、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以国际外来艺术为源头的中国现当代现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和五千年本土文化系统背景下的中国民族雕塑艺术体系的两大教学、科研板块。
专业定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田专业业的前身最早口追溯到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的绘画科,1922年改称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国画系。在历经80多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中国画专业经历了1928-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国画系,1934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以及1954年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8年的中国画系以及2005年的中国画学院。
课程体系:学院从2004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和新的教学院历,每年设38个教学周,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20周,主要安排学校及各个专业学院规定的必修课程;第二学期10周,主要安排各专业课程及外出教学课程;第三学期8周,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跨专业课程学习。
专业定义: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是我国开设的第一个美术史论专业。美术学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核心专业学科,涵盖美术史论、艺术管理、文化遗产学和美术教育等人多专业方向。拥有包括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不同层次的授予权,并拥有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课程体系:本学科结构完整且富有层次。在中国传统造型艺术方面,设置了中国绘画、中国书法和篆刻等培养方向;在世界传统造型艺术方面,设置了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摄影等方向;在新型艺术专业方面,设置了实验艺术方向;在美术史学方面,设置了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等方向。这个学科体系兼顾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实践与理论的全面发展,是中央美术学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建构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学科体系。
中国美术学院(China Academy of Art),简称“国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是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于1928年,时称国立艺术院;1929年,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改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8年,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
专业定义:1928年蔡元培、林风眠创建西湖国立艺术院时,绘画艺术在实质上是创院教育的主要基石。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绘画艺术”已成为教学框架完整,专业方向完备的具有深厚的学术内涵的学科。该学科在“面向世界,重建本土”的学术理念上,不断学习西方传统绘画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面向当下生活,更新观念,使之保持生命活力。
课程体系:从油画、版画、壁画、综合绘画等多个角度展开当代绘画艺术教育思想与方法的新探索,以构筑大绘画时代的绘画专业教学、创作与研究的新格局,为社会持续培养兼具有思想深度和创新意识的国际化绘画艺术专门人才。
专业定义:该学科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现代雕塑艺术高等教育的学科。该学科自1928年成立以来,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一直以引领者的姿态,走在中国现代雕塑艺术教育、研究及雕塑艺术创作的前沿。同时,该学科紧扣当代艺术发展与城市结合的时代命题,汇通城市环境学、城市文化学、城市设计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专业知识领域;以城市视觉美学追求为内核,打造兼具美术学与设计学、艺术学与工程学、艺术应用与信息、科技媒材等学科融会贯通的新型艺术学科。
课程体系:雕塑系主要课程:素描、泥塑、实验室技术基础、中外雕塑史、泥塑写生、具象雕塑形式研究、专业阅读、专业创作、空间解构与重组、物质与形体、观念与创作、材料与工艺 、材料与构造、阅读与写作(或原文翻译)、个案分析 、创作札记 、身体与物体、身体与空间、空间书写—以书法为媒介的雕塑形态研究。
公共艺术系主要课程:具象造型、抽象造型、虚拟造型、材料语言、空间艺术营造、机动装置、声音装置、智能景观装置、艺术工程设计、艺术写作灯光与建声、城市雕塑规划与创作、公共设施艺术、地景艺术、公共艺术概论
纤维艺术系主要课程:《纤维与软材料造型基础》、《现代纤维艺术概论》、《纤维造型与媒介表现》、《纤维与跨媒介艺术语言》、《当代纤维艺术思维与创作》、《织物式思考与空间拓展》。
专业定义: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科既是一个传统的学科,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该学科在国内率先提出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的思路并大力实施,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画综合的方向;同时,该学科也率先倡议并设立了书法学与教育方向,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学术的兼容性,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与稳步发展,使当代中国画教学更具系统性、科学性,使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设置互动互补,并在数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成果,对全国专业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与科研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课程体系:中国画系是以研究中国绘画创作为主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单位。该系秉承潘天寿倡导的“高峰意识”,以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分科教学为特色,建构起一套完备的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现代中国画教学体系;设有中国人物绘画、中国山水绘画、中国花鸟绘画三个专业方向。
书法系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现设有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两个专业方向。
专业定义:跨媒体艺术学科突破了既有的美术学学科格局,以新媒体艺术、综合艺术与艺术策划三个专业方向为学科基础,汇聚了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与策展人群体,并拥有具体媒介、实验影像、空间多媒体、开放媒体、总体艺术5个工作室,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基本视觉、跨媒体艺术3个研究所,以及由声音艺术、数字图形与互动艺术、录像艺术、数码暗房、动力装置、虚拟感官、综合材料、跨媒体展示与表演8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集群,建立了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艺术学院”。
课程体系: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包括三个系科、五个研究所、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三个科系: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实验艺术系。
专业定义: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学科是以研究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达为主攻方向。随着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对社会的渗透的深入,已经从原有领域扩展到整体形象规划、品牌塑造、展示策划、电子媒介表达、用户终端界面设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整合推广。目前,我院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多媒视觉传播设计、品牌与传播设计、出版物设计等方向。
课程体系:促进媒体技术开发,推动当代艺术实验,从媒体中发掘创意,从技术中发显人文;以媒体实验、艺术创作、文化研究、策展实践四维互动的格局,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当代艺术的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实践。学院包括三个系科、五个研究所、两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三个科系:开放媒体系、媒介展演系、实验艺术系。
专业定义:纺织与服装设计学科面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趋势,立足传统文化研究,注重本土性与国际化的综合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学术研究”和“创造实践”的双重定位,以课题化教学特色与实验教学的双重保障,开展家纺面料设计、室内纺织品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教学与研究。目前,我院纺织与服装设计主要包括染织设计、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设计管理与营销等方向。
课程体系: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审美能力。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 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西方服装史等。
专业定义:这一学科方向面对全球化浪潮下的城乡建筑趋同化现象,以本土建筑的原创性研究和创作实验为核心特色,以乡土材料与现代建构研究为突破口,立足于体现浙江地域特征的新建筑探索,极大的推动了当地中国本土新建筑语言的继承与重塑。其所主张的当地中国本土建筑教学体系初现轮廓,办学特色在当今国内具有唯一性。通过与其所在的美术学院的人文艺术教学资源主动互动,使本学科的艺术特色与优势在国内更加突出。
课程体系:该院下设建筑艺术系、城市设计系、环境艺术系和景观设计系,强调以动手实验为突出的教学特色,设有建筑营造研究中心、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实验室等研究实践机构和可持续建造、城市空间地理数字模拟、人居环境和景观生态等系列教学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