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运平台-注册登录站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预期的目标,自觉地按预期目标的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要注意几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包含了生涯目标的确定、生涯措施的实施及目标实现的长期的全过程;第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目标同日常工作目标有很大差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对于大学生而言,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能力、智力有充分的考虑。
大学生在知识储备、经验积累、社会阅历和自我了解等方面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他们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和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将来如何一步步晋升发展没有设计的占62.2%,有设计的占32.8%,而其中有明确设计的仅占4.9%。另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在2007年的网上调查表明,有近四成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是满意的,但当被问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时,如是否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是否知道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职业等问题时,能够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不超过20%。这反映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存在着感觉和认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们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只知道概念,缺少实际的实施。可见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必将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
不少大学生向往大城市和大企业、进入高收入和高福利的单位,很少有人主动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即使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也是抱着临时的心态。不少大学生以考取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进一步升学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跳板;还有些大学生梦想利用父辈等人脉关系就业为捷径。其实,这些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有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之类的理论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不知所措,不会灵活采取调整措施。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况且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与时俱进的。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指导工作的主要是高校的就业工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他们所从事的具体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就业指导的较高阶段,要求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扎实的就业指导基本功,而且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技巧,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双向选择招聘制度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纵观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队伍组成现状,大部分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手不齐、机构不健全、分工不合理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等情况。在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中,具有专业知识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在具体工作中,相关从业人员对于如何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缺乏全面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是到了大三才开始着手,而应该从读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做好思想准备――一年级了解自我,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二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素养;三年级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逐步确立职业方向,这个要求和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而是要切实地和现实相结合。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和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只有在高校的健康引导下才能顺利进行。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发挥作用,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且通过会议、校园广播等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另一方面使全校教职工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其次,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和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论方面的培训,鼓励班主任利用班会或其他时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鼓励就业工作人员在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的同时,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有关理论为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克服择业中的误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促进就业工作更好地开展。
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或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社会氛围作支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进行时就会困难重重。要想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首先就要通过舆论、宣传等的作用,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与作用,不但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而且引导已经参加工作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争取家长在子女早期教育中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营造全社会认可、接受、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良好局面。同时,教育界、理论界要大力开展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探讨,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方法、途径等参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各高校学生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网络,要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资源信息的共享,就必须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网络平台。调查显示,31.54%的学生是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资料的。因此,可以通过创建一个“大学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线”网站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站里,设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测评系统、资料下载、网络学习视频等专栏,使大学生通过网站了解到各高校的最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动态,阅读相关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文章,观看网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视频等,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网站上开设在线咨询平台,及时解答大学生关心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替代,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国每年高考志愿的选择有很多家庭是由家长作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不是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进行专业的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形势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1]刘咏宝.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
[2]李燕冰,罗三桂.大学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潜在优势及其发挥――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
[3]刘霞,冯香琴.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发展路径研究[J].就业与创业,2009,(5).
[4]黄雄英,钟书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
[5]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7]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8]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
[9]任文波,周采风.浅析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J].科教纵横,2010,(5).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高校中,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职业生涯规划学说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当代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该理论已经被高校广泛运用到就业指导中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引导学生以明确职业要求为目标的目标管理教育,它通过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的目标,自觉地按确定目标制订行动计划,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虽分属不同学科领域,但有许多内在联系。在新的形势下,两者应该有效结合,增强自身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效性。本文研究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任务,还是整个学校的任务,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的事情。老师都应该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都有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观念,都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有积极的帮助作用。一方面,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通过会议、广播、宣传屏幕等校园各种媒体,宣传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意义与内容,使全体老师都能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重视该项工作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全体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对待。高校老师应该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一条教育途径,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要在重视和抓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老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和个人发展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为他们解疑释惑,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建立健全组织工作体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的有机结合。
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工作没有形成系统性和制度化,随意性较大,没有列入大学整体的教育计划而贯穿大学始终。高校需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系统性的安排,明晰工作机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一是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安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开展工作。学校要安排一名校领导全面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工作,中心统筹组织、协调、安排全校性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有关事宜,根据需要指导中心可配备正副主任各一名和专职人员数名,开展日常工作。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把该中心设置为独立的职能部门,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挂靠在学生处或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二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包括个人自然状况、个人学习经历、职业素质测评报告及阶段性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引导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规划,促其一步一步地明确发展目标。三是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需要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这些硬件包括多媒体报告厅、资料查询室、信息查询室、面试洽谈室、咨询辅导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等基本设施,软件包括专业的测评软件、网络支持、专业的指导人员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经费支持。因此,经费的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真正落实的关键,高校每年拨一定的专款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支持工作的开展。四是开展与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当前,很多行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当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后,高校要联合校外专业教育机构,开展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有关的职业资格证培训,为他们进入相应的行业做好准备,奠定职业发展基础。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辅导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作用,有针对性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等课堂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准备教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等内容的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就业观、择业观,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高校要专门设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系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高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相应的课程,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而又完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的课程讲授,大力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什么是职业生涯、为什么要规划职业生涯、怎样规划职业生涯,以及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四、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载体上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可以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大赛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职业规划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2)模拟招聘大赛和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旨在加强学生对社会现状和用人需求的感性认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增加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并增强创业学生的创业信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搭建创业的辽阔平台。(3)职业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兴趣分析测评、职业意向测评测定等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与专业相关的市场调研等活动进行职业训练。(4)系列讲座、论坛。学校可以举办系列讲座和座谈会,邀请成功的校友、校外知名人士等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交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引导他们更好地做好生涯规划。通过这些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了解职业需求,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进行相应的未来职业生涯体验,一步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注重自我发展,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把“学校要采取一定手段教育学生”自然而然转化为“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自觉内化”的过程,加速学生的社会化的进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加强人员的专业化培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
在教育队伍上的有机结合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从目前来看,两支队伍在人员构成上有很大比例的重合与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由“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专职党团干部等来完成。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尚不稳定,其人员构成中大部分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教育部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这明确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承担起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务,因此,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培训,又包括人才测评技术培训和心理测评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培训,又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实际运用测评技术能力培训;既包括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又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培训。总之,只有建成一支专、兼职协调的集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和心理测评素质于一身的高素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可以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向,加强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和渗透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1]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甘泉.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路径[J].思想教育研,2007,(3).
[5]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3).
[6]王忠桥,张国启.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6,(7).
[7]余春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切入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8]宁曼荣.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6,(6).
[9]宋超荣.规划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4).
[10]侯永雄,余晓玲.如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8,(5).
为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求职能力,进一步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及就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学院计划举办20xx年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系列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学业目标,学院计划针对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系列报告会,届时邀请生涯规划专家,企业HR,优秀校友与分别与各年级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分析行业现状,明确自身定位,提早规划,尽快行动。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简历制作水平,帮助学生尽早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学院计划面向20xx级学生举办简历大赛。本次比赛将会对全体参赛学生进行简历指导,评选获奖者将推荐参加校级简历大赛。
学院邀请经验丰富的就业指导教师向求职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提升服务。包括就业市场分析、就业政策、就业流程及改派手续,求职者个性特点分析、求职简历、面试礼仪、面试技巧,求职目标设定、就业心态调整、基层就业项目,求职陷阱回避、就业压力疏解。
为了帮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角色转换,明确学业目标,学院计划利用暑期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明晰自身定位,提高适应力。
为进一步促进校企融合,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共同培育生命科学行业人才。学院将与多家就业实习基地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实践,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拓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建立校企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合作关系。
为帮助学生解决职业选择和求职择业过程中各种难题和困惑,学院计划利用“启航生涯体验式辅导工作室”团队,面向学生开展“一对一”职业咨询辅导。
3.各活动负责人要及时跟进相关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将活动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规定》【教职成〔2018〕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增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使职业指导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服务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职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求职经验和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拥有自己的创意,却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学生,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成才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择业、就业能力,精心策划本次“规划人生,成就梦想”职业规划设计大赛。
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的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全面认识自己,了解人才市场需求,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赛要求选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出“职业生涯设计”方案(方案必须包括确定个人志向、自我评估和职业生涯机会或前景评估、职业的选择、确定职业生涯路线、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个人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六个方面内容,方案标题自拟,要求具备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和持续性),并由评委评选出12名优秀方案参加现场展示决赛。
1、确定个人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志向是事业成功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进行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生涯规划最重要的一点。
2、自我评估和生涯机会评估: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生涯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常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生涯机会的评估主要分析内外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等。环境因素评估包括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3、职业的选择: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确定职业生涯路线:在职业选择后,还须考虑向哪一路线发展。即是走行政管理路线,还是走专业技术路线,向业务方面发展等等。
5、设定职业生涯目标: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它是在继职业选择、生涯路线选择后,人生目标的抉择。其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佳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短期目标又分日目标、周目标、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五至十年。
6、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在确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这里所指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措施。例如,为达成目标,大工作方面,你计划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如何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
参赛选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设计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并围绕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提出可以完善自己,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后,由于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通过外部的环境分析和内在的素质分析,找出威胁实现职业目标的因素,并提出若干解决方案。
1、清晰性:是否正确准确了解个人特质,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15分)
2、变动性:设计是否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目标或措施是否具有弹性缓冲性(15分)
3、一致性:主要目标和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和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15分)
4、适应性:目标是否符合被个人个性、兴趣特长和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是否能对个人产生内在激励作用(15分)
6、可评估性:设计是否具有明确时间限制或标准,能否随时掌握求职的执行状况,能否为设计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10分)
7、持续性:设计是否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景,拟定生涯设计的每个发展阶段是否连贯全面地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过程(10分)
评委根据选手“职业生涯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选手场上表现进行综合评审,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及奖品。
1、所有参赛者均需准确、完整填写“参赛报名表”,填写不完整或填写错误、内容虚假等奖不被接纳,由此而发生的任何争议将由参赛者自行负责。
4、获奖作品如发现有抄袭、盗用、作弊等不法手段,即予取消其参赛资格追回奖励。
5、参赛者若违反本规则的任何条款,主、承办方有权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或取消其已获得的奖项并要求返还奖品,同时保留进一步追究损害赔偿的权利。
6、大赛主办方保留进一步补充本比赛规程的权利。如有未尽事宜,将及时修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已引起了高校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策。为顺应形势,高等学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一)首先,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不强。是否具有职业规划意识,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涯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的等同于职业选择。就业问题往往被简单的认为是毕业生的事情,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基本认识,在面临择业时才匆忙询问老师、家长的意见,希望他们告诉自己该选择哪个行业,哪种类型的工作。而学生本人自我认识较弱,不能从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随着高考压力的解除,很多大学生在大一的时候感到茫然。与高中被动式的学习相比,很多学生反而不适应大学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加之专业选择的原因,很多学生要么茫然不知所措,毫无学习兴趣及动力;要么跟风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应付五花八门的考级考证,在多本证书多条路的观念指引下整个大学生活忙忙碌碌,异常辛苦。但到毕业的那一天,却发现自己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没有任何特长,考得那些证书也只是增加了自己简历的厚度而已,大有“只拉磨不看路之嫌”。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有近四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还是满意的。但是,当把这种规划分解后,他们的选择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这种现象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及环境缺乏客观的分析及评价,造成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判断上前后矛盾,表明大学生对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十分清楚,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认识比较模糊。
(二)高校重短期效益轻全程规划。我国大学教育中的职业辅导还仍然是帕森斯式的“就业安置”,辅导工作对象太窄,主要面向毕业班,对毕业生进行突击教育。局限于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准备就业材料、提高就业技巧等方面,以便毕业生就业时现学现用。这种短期促销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职业辅导,它同学生的职业生涯预备期和发展期相分离。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节还比较薄弱,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和健全的教育组织,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队伍还没有建立。从学生的内在需求看,他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出决策,而对于职业生涯路径选择、人生设计和规划,单凭他们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是很难把握的,需要学校专门机构的帮助,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需要有专业教师的辅导。而目前,授课老师仍停留在一般的就业指导方面,主要负责学生就业的辅导员也往往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没有条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有专家指出,在大学生一遍一遍地上演“错位就业”时,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辅导内容相对陈旧。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辅导内容和辅导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还比较落后。1.辅导内容缺乏科学性。由于不少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大纲时间不长,没有统一使用的教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缺少科学理论指导,加上辅导人员本身缺乏专业知识,很多人都是凭借过去做毕业生分配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信息收集与工作的经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2.辅导内容缺乏市场性。现在我国的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程中涉及到实践部分的内容较少。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流于说教,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大学毕业生择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空泛的理论说教已经无济于事。学校的教育与职业定向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技能与观念的教育,市场的针对性就会很差。3.辅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师资不足和大学生数量猛增,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不论是授课还是讲座,一般都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要求、不同条件学生的研究和了解,特别是对急需帮助的学生(贫困生、残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缺乏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也更谈不上个性化辅导。
(一)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所有工作的基础及核心。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了解其指导的学生专业和职业方向,熟悉学生,掌握就业政策,相对稳定,努力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以期具有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除专任教师外,还应有系、专业负责人,班级辅导员,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心理咨询部门的人员以及必要的企业界有关人士。只有将上述人员整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应特别注重和加强辅导员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的实际而言,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就业工作主要是在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统筹安排下,由各个系部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具体实施的。受学生人数的影响,特别是毕业生人数的影响,他们主要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对毕业生的指导服务中去,往往忽视对非毕业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样是由于学生人数过多,辅导员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性的管理工作,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服务与指导。所以说,不管是作为学校还是辅导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应该保证专人从事该项工作,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及技术支持,使其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作为辅导员自身而言,要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向“专业化”及“职业化”发展。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但要面对大一学生,目的是让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深入大一学生,促使他们在初入学校时就有意识地思考如何规划好大学三年生活。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实践性,活动性。应鼓励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基于体验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其次,为保证课程互动与实训,最好保持小班化授课。如果课程缺乏针对性,而以大班、合班方式授课,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无法互动,实践和实训的缺位。同时,在大二、大三职业定向期,也要注意对其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处在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时期,要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作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这个时候应考虑未来是深造还是就业,并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可以开始尝试兼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教师的科研项目,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要开始有选择性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多读人物传记、纪实报告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其全面素质得以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建设。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大学生在对待自己心理上的自我,即内在自我,如性格、兴趣、意志等方面;在理性自我,如思维方式、思维方法等方面;在社会自我,如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性和主观色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科学测评提高自我认知的可靠性与可信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在选择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时,必须选择与国内学生特点结合紧密、效度较高的测评系统,通过专业人员做测评与解释,形成一份完整的测评报告。在测评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组织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等了解他们眼中的自己,得到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学校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分阶段的职业生涯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不断完善其指导服务体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1]于东江.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0(1).
[2]张洪田,张慧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3]屈善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
[4]杨东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4).
[5]崔海涛,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
时下又到了找工作的时期,可是很多研究生仍旧感到比较茫然。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也不知道这几年在学校学了什么,对就业既没有信心,又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些人随波逐流,看别人考证、考公务员,自己也考;一些人在选择工作上,也是不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看别人投什么单位自己就投什么单位,什么钱多就做什么,可是在最终就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那样的工作,于是到后来就越来越矛盾,越来越感到迷茫。
前一阶段,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了该校研究生联合会所作的2004级硕士研究生生活状态报告。报告对该校2004级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来源、学习状况、压力来源、生活规划、自我满意度、自我认同感和就业信心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调研。
据介绍,本次调查面向上海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03份,回收率94.4%。其中男生55.2%,女生占44.8%,覆盖上海大学各个专业。
当问到读研以来是否有生活规划时,只有24%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己有非常明确的规划,76%没有进行规划,其中48.5%想过但是没有具体规划,13.7%认为自己是跟着感觉走。
调查显示,50.2%的硕士研究生经常上图书馆,2%的硕士研究生从来不去图书馆。87.2%的硕士生表示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选择报刊的占5.4%,广播占3.4%。8.9%的硕士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9小时左右。同时,52.2%的硕士生主要休闲方式是上网和朋友聊天。只有4.9%的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的上课情况感到非常满意。
调查结果显示,55.6%的硕士研究生对就业抱有信心,但是43.2%对就业没有信心。为什么就业信心不足?就是因为这些研究生这两年没有过好,没有取得成绩,该做的事情没有做,社会需要的东西自己没有,当然产生迷茫。
报告分析认为,经济状况、学习状况、压力来源、生活规划、自我满意度、自我认同感和就业信心等问题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要从整体上来分析,而不能把这些问题分开来看,只有这样才能对当前硕士研究生中存在的问题有系统深刻的把握。
研究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从知识水平上,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从思想意识上,研究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一岁以上,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型,认识、理解事物的水平较强,较为成熟;所以,研究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相对来说应该是比本科生高的。但是,目前研究生群体的职业规划意识整体不强,寻其原因,主要有:
目前我们高校的就业指导还仅留在对当前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做宣传,对就业技巧做讲解的阶段。许多高校也开始走向市场,在校内举办就业招聘,运用社会资源、请人力资源专家,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来学校作讲座。而真正在全体研究生中开设系统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的大学还不多。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离全面开展还有很大距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缺乏实践性。现在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涉及到实践部分的内容较少,涉及的范围不广,没有很好的统筹规划。
(2)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缺乏针对性。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中,不论是授课还是讲座、咨询,内容大多针对研究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泛泛而谈,具有大众化的特点。特别是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专业性更为强,但目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意识到。
(3)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缺乏完整性。目前我国高校还未形成一套覆盖到大学本科1~4年级全过程,更何况从本科到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更是脱节。
分析了客观的原则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研究生的自身原则。固然外部因素很重要,但是学生的自身才是根本原因。
(1)考研的目的不明确。很多研究生为了回避本科生的就业压力而考研,也有很多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而辞职考研,这些学生在考取研究生后,以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歇气了,实际上,这仅仅是新的困难的开始。
(2)考研的专业选择不当。如果说高中考大学是职业选择的一个关键点的话,那么考研的专业选择更是一个职业发展的重要抉择。可是部分研究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喜好、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多面方的因素,盲目选择热门的专业,或是由于调剂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冷门专业,由此造成的结果是,性格与专业的不匹配、兴趣与专业的不匹配、能力与专业的不匹配。
(3)研究生的价值观因素。现在的研究生生源结构趋于年轻化、直升化。“本硕连读”的研究生从未参加社会实际工作,对社会情况也不甚了解。年轻气盛,具有较高的成就欲望,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值过高,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过于浮躁。
每个研究生应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的位子,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主要应从五个“WHAT”运用归零思考的模式对自己进行定位:(1)whatareyou?我是谁?(2)whatyouwant?我想做什么?(3)whatcanyoudo?我会做什么?(4)whatcansupportyou?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5)whatyoucanbeintheend?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研究生应对照自己的情况,如个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能力、兴趣、发展目标、经济水平等主客观条件,对以上五个问题做出回答。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也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生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后,可从SWOT(Threats威胁、Opportunities机会、Weaknesses弱势、Strengths优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已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同时,也可为职业生涯的不断调整提供帮助。
研究生应积极主动地通过不同渠道获取职业信息。除了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外,还要经常浏览新闻媒体(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等)的相关报道;向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咨询;主动到相关单位联系实习等。
职业生涯规划对研究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提供辅导能够帮助广大研究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各有侧重,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使教育阶段既分出层次,又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一年级学生重在适应生活,初步进行生涯规划;二年级主要是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重在自我认知和做好从事职业前的心理准备以及进行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三年级主要是进行就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由于研究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甚少,择业观尚未定型,以及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因此研究生除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选修一些其他课程,这就使其选择职业的可塑性增大。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今后整个职业生涯发展打基础,因此更要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校应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和工作,能积累经验。这样一来,未出校门先上岗,由用人单位提供具体岗位经过具体实践,研究生既能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又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同时,让研究生知道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把握机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既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已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职能,需要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
[1]何海兵.上海大学研究生状态调查:多数缺乏人生规划.中国青年报,2006,04
[2]陈国荣等.CGLC模式: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湛俊三.SWOT分析与员工职业生涯设计[J].商场现代化,2006,(1)1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不同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常主要包括专业思想与学习目的教育、自我认知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观教育、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准备和择业技能训练。
成功的人生是科学规划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如何使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站稳脚跟,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尤为必要。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创业观教育的过程。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学生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才能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并理性择业,可以树立积极的心态,顺利踏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入学教育的目的是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转变观念,转变学习方法,确立今后自身的发展目标。对新生来说,专业思想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要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目标以及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好专业课的信心。可以通过入学教育的专业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再结合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就读学校的概况,所学专业的课程、学习要求、就业方向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景,让新生一入学就有了职业生涯的目标。同时,再以专业就业的前景为教育的切入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爱,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定位,教育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2)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掌握专业技能不强。同时,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择业时比较盲目,挑三拣四,定位过高,使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加大了自身的就业难度。针对这种现象,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现实的社会环境,才能够准确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3)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重视,中职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中职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加大。同时,在目前就业难的形势下,高学历的大学毕业生、吃苦耐劳的农民工都在与中职毕业生抢饭碗,加剧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如何保证中职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顺利就业和创业,学校必须利用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教学,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站、宣传橱窗、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能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学好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而提高自身就业的竞争力。
(4)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在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教学中,采取了讲授与案例分析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给学生进行讲课,使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其次,通过与学生分析教材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和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知道,发展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许多人生目标。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人生目标合理吗?”“如何确定合理的、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个人的特点、了解社会的需要,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5)结合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教育,涉及面广、时间长,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固然必要,但是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紧密结合。学校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请毕业生和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作讲座,组织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同时,学校可以请家长到学校,一起参加学校举行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行业发展报告等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总之,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校各个教育环节中去,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能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对每个员工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谁还能满足你的选择,又有几个人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呢?职业规划又有何用?对此,我绝不认同,强者生存是正确的,而放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被动接受、消极逃避则是无理的。
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发现每一个员工的特点,通过目标的设定和调整、有效的组织和激励,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员工个人的事业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相结合,达到共赢的局面,是企业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良性发展的关键。
我院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处在创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期,力争进入国铁设计行业前六、轨道交通设计行业前四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企业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市场拓展逐步推进,员工的凝聚力和信任度显著加强,在这种利好的环境下,有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面向每一位在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形成有效的管理,使员工通过对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与企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实施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职业生涯管理委员会是企业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和指导的战略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企业每年的职业生涯年度策略,根据每一位员工的职业特质,对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定位,并对其发展道路进行观测和监督。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委员会制度,由院领导牵头,包括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职业指导顾问(外聘)、各生产所负责人、以及部分职业发展相对突出的基层人员,组成一个具有临时性的职业生涯研讨委员会,定期开展我院的职业生涯研讨与管理工作。委员会只在开展工作时才临时形成一个管理部门,研讨结束后,所有工作都移交人力资源部。
首先,通过前期宣传、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使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激发大家热心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可委托专业性公司主要执行或担当顾问,或购买专业性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资料(包括指导性测试、调查问卷等),根据员工的职类、职级或不同年龄分步骤进行,采取不同形式的职业生涯设计。最后,人力资源部汇总成果,分析提炼,形成基于事实的报告呈交职业生涯管理委员会。
一直以来,我院的在职培训相对较少,人力资源部可根据每一位职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了解职工在提升业务能力方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培训。
高校内不乏专业性讲座,社会上继续教育机构也琳琅满目、良莠不齐,人力资源部在收集相关信息后,有选择的,引导员工自主的进行业务学习。
人力资源部会同各部门,详细制定每个职类、职级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目的是让每个员工都有均等的获取新知识、提高工作技能的机会,使员工能沿着自己选择的职业路径不断发展,职业培训包括:(1)知识补充培训,比如新购进的专业设计软件,院、所创造条件,由软件出售方负责培训;(2)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对基层员工来说,主要是技能培训,涉及到优化工作效率、业务拓展学习等;对管理人员来说,还必须有思维、观念方面的培训;(3)专业人才的培训,即根据企业需要,开展有关专业技术或管理技能的素质培训,如脱产或不脱产的进修、继续教育等;(4)人员晋升的培训,即在员工晋升之前对其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以满足其即将就任更高职位的要求。
我院工程技术的传承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由技术质量部、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工会、团委、各生产所也可以根据部门特征,定期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或中青年技术骨干就某些专题讲课,举行职工间业务交流座谈会,通过这种形式,繁荣企业日常学习氛围。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入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高校为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让大学生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等职业素质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及其作用的认同很不乐观。当前,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教育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大量高校只是硬性执行国家的政策精神而已,在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配备、课程设计等方面缺少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教师自身的素质也不高,授课内容又偏重于理论性,实践性差,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因而效果不佳。致使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必要准备,加之部分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教学体系。需要大批具有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人才测评、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部分高校尚未根据国家规定,按比例进行资金和人力投入,专业化指导队伍严重欠缺,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教育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发展。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权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我们不难发现,在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他们对制作简历、写自荐信、搜集就业信息、准备面试、就业基本礼仪等常识性问题不甚了解,表现为求职过程中没有目标和想法,看到需求就投简历。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更不考虑个人的能力和优劣势,择业盲目。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随着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也在不断增加。一部分大学生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出现了心理焦虑等情况,近而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无法很好地挖掘自身潜力,更不能很好地设计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当前,各高校配备熟练的心理咨询教师较少,其专业性也不够强,许多还停留在解决上门咨询学生问题的层面,面向的学生群体面较为狭窄,且十分被动,更谈不上专门按照大学生生涯规划特点开展专业心理辅导。在如今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心理变化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引起关注。
社会氛围影响着高校或大学生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首先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学校海报的宣传、举行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使大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意义,学校要让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明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同学对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的重视;其次,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涵着许多的知识内容,要通过就业指导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如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及其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内容、步骤、原则;如何避免规划误区等等;最后还要让同学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指导同学在不断的认识、调整、完善过程中实现自我。
职业生涯规划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只在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中稍有涉及,内容不仅简单,而且教育面很小。因此,各大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应当充分重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应将职业规划列入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职业生涯规划走进课堂。设置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要面临就业这一重要抉择,通过专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为自己开展科学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作用非常关键。教师本身的阅历和经验将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与触动,也会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保证做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含量,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
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体系一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做测评,给予测评对象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二是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个体在成长过程当中对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些感性上、经验上的认识。因此,职业测评因以心理测量为基础,在职业领域内对人的素质进行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评价,从而为高校和个人两个层面的职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引入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了解自己在能力、动机、兴趣及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
高等学校应当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努力帮助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能设计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切实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 周家华、黄苏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6 No.7 Jul.2010 188-200
[3] 田晓勇、赵东磊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与实施对策分析 人才教育 2010年6月 72-73